9 個月大原本健康的孩子,入院前 2 天開始發燒,除了每天腹瀉 2 ~3 次外,並無其他症狀。糞便有些許黏液但無血絲,孩子的活力和食慾卻越來越差,尿液量明顯減少,所以家長帶孩子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室。
經過兒童急診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孩子活力極差,身上出現許多紅疹,手指按壓後血液再填充時間 (refilling time) 超過 3 秒鐘,疑似出現休克現象,立即請護理師幫孩子抽血和放置靜脈留置針,護理師在執行醫囑時發現孩子打針時完全沒有哭鬧,當班醫師立刻開始急救。
血液報告顯示過低的白血球數量和極高的發炎指數,配合臨床上休克的表現,初步診斷為「敗血症休克」。因為孩子病況危急,安排住進兒童加護病房實行急重症照護。三天後兩套血液培養報告皆呈現陽性反應,都長出「綠膿桿菌」,最終診斷確立是「綠膿桿菌造成的敗血症休克」,經過三週住院治療後,孩子平安返家。
敗血症是指人體被外來病原體入侵後產生一連串系統性發炎反應的過程,同時伴隨全身性的表徵,如體溫的改變(過低或過高)、過快的心跳速率、過快的呼吸速率或白血球數目的改變(過多或過少),若合併休克(低血壓)表現,演變成敗血症休克,甚至會危及生命。
綠膿桿菌是一種人類腸道菌,存在於潮濕的環境、水中或土壤裡,鮮少危害免疫系統正常的成人,病人若因為外傷、生病或藥物影響,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則容易造成感染,特別是年齡幼小免疫系統不成熟的兒童,一旦被綠膿桿菌感染,常迅速演變成敗血症休克,死亡率約 20% ~ 30%。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謝宗學主任呼籲,孩子生病時,居家照顧的重點除了監測體溫的高低外,還要觀察孩子活力和食慾的變化,若退燒時活力和食慾仍無改善,持續變差,要懷疑是否有併發症出現,敗血症休克是其中一項嚴重的併發症。所以,家長一旦發現活力和食慾變差,要立刻至醫院急診就診,檢查是否有嚴重併發症出現,不要延誤治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