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能解决什么问题?
(Dec, 28, 2014) “移动医疗”是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对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统称,还有很多其他说法,有关移动医疗大致可以分为可穿戴健康设备、医疗 APP、医疗健康大数据和医疗 O2O,不过,这四个分类之间的界限比较模式,项目之间普遍存在关联性。
移动医疗的市场前景首先要看其能解决什么问题,综合目前各类移动医疗项目来看,网络挂号、电子病历报告、常见病预防监测、慢性病长期监测、病情交流分析、医 疗案例共享、网售药品器材、网络问诊、用药(病症)查询、医疗服务市场监控、医疗IT系统等,这些功能看起来都很好,但实质上只是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并没有解决医疗问题的实质,医疗问题的实质是在于医生资源短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保制度仍不完善等问题。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移动医疗很美好,但不能有效解决医疗问题的实质,更多是锦上添花,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智能硬件主导的“前向监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程度,网络化的“后向就医”能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从这两方面看,移动医疗有市场,但短时间内不能撬动国内目前的医疗体系。
当然,改变是一步步缓慢发生的,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上,价值体系或将有机会重新分配,患者、医院、保险公司、医药器械公司都会是新产业练下的价值贡献者,对于创业者来说,移动医疗机会还是有的,不过,目前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盈利模式,多半都处在摸索阶段,患者、医院、保险公司、医药器械公司等产业链参与者,都 早早的上了创业者的营收名单,卖硬件、卖数据、卖内容、卖服务、卖系统的什么都有,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创业者。
前向监测与后向就医,哪个更具潜力?
短期內,移动医疗分为两大有限市场,一个是针对未生病的老弱肥胖人群或是已得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可穿戴健康智能设备为核心的“前向监测”市场,医疗 大数据服务也与这一市场有紧密关联;另一个是针对需要就医问药的已患病人群,提供的网络医疗服务,以通过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后向就医”市 场。
从目前国内医疗市场成熟度度来看,智能设备主导的“前向监测”市场太小,发展不会太快,厂商需要通过“吓”、“哄”的手段促进市场消费,相比而言,普适性强,能提高就医效率的网络化的“后向就医”市场更大,机会更多,需求更直接。
可穿戴健康设备提供的“前向监测”服务的卖点为监测-监测-再监测-提醒就医,这更适合那些对生活品质高的用户,对于国内大多数用户来讲,目前的前向监测服务不太容易接受。不过,商家总是会有办法的,“吓”和“哄”的营销手段是少不了的,就像有防辐射服的概念就会吓唬孕妇购买,但防辐射服的实际效果大家都懂。而“哄”则是以爱护老人为卖点,哄着消费者尽孝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顺便给你讲讲若不能有效监测,一旦发生疾病可能产生更多的就医费用来威逼利诱,一哄二吓,很多还算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也就屈服了。
随着民众经济实力的提升,可穿戴健康设备确实有不错的市场潜力,但个人更看好改变目前就医效率的后向就医服务市场;包括挂号、开药拿药等流程。不难看出,一套就医流程下来,时间和金钱都搭进去了。能缓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才能更直接的撬动更大的移动医疗市场。
但是,上述这些业务,在台湾各医院,并非用来谋利,而是在医疗照护上,ㄧ个必备行之多年的服务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