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edical School
膀胱過動症
成年婦女尿失禁的盛行率在一般社區的婦女大約介於 10 ~ 30 % 之間。根據 APCAB ( Asia Pacific Continence Advisory Board ) 1998 年在亞洲 11 個國家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大約 15.1 % 的婦女及 5.8 % 的男性有尿失禁問題。
雖然,尿失禁的女性雖然不少,但實際上有需要尋求治療的人卻很少。
台灣調查研究分析
結果顯示雖然高達 23.1 % 的成年女性報告有尿失禁的症狀;但大多是偶發性的,只有 3.4 % 是屬於規則性患者(每個月最少有 2 次以上的尿失禁經驗)。
而有尿失禁症狀的人當中,有 76.2 % 的人其症狀是屬於相當輕微而根本不會去在意這個問題者。
由這些數據來推估,應該只有 0.81 % 左右,或是每十萬成年婦女人口中最多大約只有 800 人左右可能會有尿失禁的問題而需要尋求醫療幫助。
尿失禁分類
應力性尿失禁 ( stress UI )
切迫性尿失禁 ( urge UI )
混合性尿失禁 ( mixed type UI )
溢流性尿失禁 ( overflow UI )
完全性尿失禁 ( total UI ) 。
膀胱過動症 (overactive bladder)
切迫性尿失禁是指因膀胱不自主性的收縮所造成的尿失禁。而造成這種膀胱功能過度亢奮的原因,大致可分為神經性 ( detrusor hyperreflexia ) 及非神經性 ( detrusor overactivity or detrusor instability ) 2 種。
「非神經性因素」造成的切迫性尿失禁相當的多,這些因素以目前的檢查方式大部份尚無法找出其確切原因 ( idiopathic、原因不明 )。對於這一類的患者,為了讓病人了解其自身的問題,因此近年來常用 overactive bladder 「膀胱過動症」來解釋。
這個術語似乎較能望文生義,對於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也應有所助益。
關於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及其臨床上的意義在近年來也漸漸受到重視。大致來說,當膀胱過動症嚴重到一個程度時,病人才會有「切迫性尿失禁」的情形發生. 而輕微的膀胱過動症患者其臨床上可能只有頻尿,急尿及夜尿等症狀而已。
據歐洲方面的研究顯示,膀胱過動症事實上是相當常見的,尤其是 40 歲以上的人口。而大約 60 ~ 70 % 的膀胱過動症患者因有良好的排尿控制機能(如尿道括約肌的反射性收縮或快速的排尿行為等)來克服這種不自主性收縮的發生,因而只會有「頻尿及急尿」的症狀。只有 30 ~ 40 % 的患者會因為無法克服這種問題而造成「尿失禁」的情形。
因此,膀胱過動症的患者有可能被低估,而在臨床上,只被當作一般心因性頻尿症患者來處理。
診斷
除了臨床上的排尿症狀外,尿路動態功能檢查是目前用來診斷膀胱過動症最好的工具,而一些輔助性的動作如咳嗽、洗手、變換姿勢、冰水刺激等常被用來誘發膀胱發生不自主性的收縮。
CO2 灌注膀胱功能檢查:在達到最大膀胱容積時,要求病人坐於馬桶上,並試著不去排尿的方式,可大大提高膀胱發生不自主性的收縮的機率。
治療
目前對於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仍以藥物為主。
臨床上可供選擇的藥物並不多,主要還是以副交感神經抑制劑為主。這些藥物所帶給病人的副作用往往遠超過其臨床上的療效。也間接降低了病人的繼續接受治療的意願。
而經由其他作用機轉的藥物如鈣或鉀離子通道開啟劑等,也都受限於其顯著的「血管平滑肌的副作用」,而無法在臨床上被放心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