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edical School
哺乳婦女的飲食
哺乳母親的飲食原則
所有的母親都需要進食足夠的食物及水分,以維持自己的健康,才有能力照顧家人與寶寶,哺乳時不需要吃特別的食物,或絕對不能吃什麼食物。
懷孕及哺乳期的女性營養需求較高,但是身體的利用機制也較有效。哺乳婦女每天只需要多攝取 500 卡的熱量。
奶水製造所需的營養,一部份來自懷孕時體內積存的能量,一部份來自母親攝取的食物,哺乳婦女於產後 3 ~ 6 個月時,體重減輕可能很明顯。
食物吃的不夠營養或是少,不會減少奶水的製造。但是工作壓力大、水分來源不足、沒有時間進食、吃得很差,或者是沒有足夠社會支持的母親會覺得疲憊,而且奶水減少。
水分的攝取量由母親的口渴感來決定,不需要強迫哺乳的母親攝取大量水分。
哺乳婦女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豐富的食物種類並不會讓嬰兒不舒服。研究證實哺乳的嬰兒味覺經驗較豐富,日後對其他食物的接受度較高。
如果母親認為在進食某種食物後,嬰兒變得煩躁愛哭時,可以考慮暫停該種食物一個禮拜觀察看看症狀是否消失。
可能進入母乳中的過敏食物主要是牛奶及奶製品,其他還有巧克力、可樂、玉米、柑橘類、麥及花生。

哺乳母親的飲食迷思
哺餵母乳的產婦一定要吃得特別營養?
神奇的機制將母親的飲食轉化為母乳,供應寶寶成長所需,我們不難體會媽媽們為何會憂心,吃得不夠營養會使寶寶營養來源不足。或許這樣的例子可以讓母親較為寬心:在一些飢荒地區,媽媽並不見得能夠獲取較他人豐富的營養,然而,對她們的寶寶來說,能否存活下去,端視母親有沒有哺餵母乳!如果那些母親依然可以哺育她們的孩子,我們又何需顧慮呢?畢竟在現今的社會,我們飲食的品質提升,基本上並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存在。
因此,母奶媽媽們的重點在於均衡地飲食,不需要特別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去吃什麼,在寶寶沒有過敏的情況下,也無須避免什麼。
關於發奶食物與退奶食物?
坊間傳說許多食物會造成發奶、退奶效果,難道不需要多注意?關於這點,不妨從泌乳原理來探討:當寶寶吸吮得越多,我們的身體會接收到需要更多奶水的指令,乳汁自然分泌多多!換句話說,在寶寶有效吸吮乳房的前提下,不限時間的哺餵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
那食物的角色?我們知道有些媽媽不管怎麼吃,就是不發奶也不退奶,我們也觀察到,不同文化裡有著不同的發奶食物,某些文化中的發奶食物可能是另一文化裡的退奶食物,因此食物的角色可用曖昧不明來形容。在我們的社會裡,韭菜是經常被提及的退奶食物,如果一位媽媽不小心吃了韭菜水餃而退奶,真的是韭菜造成了退奶效應嗎?很有可能是因為她預期會退奶的壓力導致了奶水的減退,也可能是韭菜的味道不受寶寶的喜愛導致寶寶哭鬧,而被錯誤地解釋為奶水減少。因此,萬一接觸到退奶食物,我們建議媽媽調整心情重新出發!當然,或許也不妨嘗試所謂發奶食物,畢竟每個人對於食物的反應不同,發奶食物說不定對妳就是會有奶水如泉湧般的感受,只是別忘了,同時要讓寶寶多吸吮或多擠乳才行!

咖啡因、酒精需要忌口嗎?
有一項研究 1994 年於美國的研究指出一天 750 ml 以上的咖啡,對母乳寶寶會有影響,也就是說攝取在 750 ml 以下的咖啡 ( 3 杯咖啡 ) 通常沒有問題,但是基於寶寶月齡與個人個別差異,還是需要敏銳的觀察寶寶在您攝取咖啡因之後有沒有不舒服的跡象。如果寶寶特別敏感,您可以嘗試不要在中午過後喝咖啡、茶或是選擇低咖啡因的咖啡、果汁、花草茶等飲品,同時現在只能喝少量咖啡不代表整個哺乳期都會受限,咖啡因代謝隨著寶寶年齡與個人體質不同而不同,3 ~ 5 個月之後的寶寶身體代謝咖啡因的速度就比新生兒快很多。
在酒精部分,研究指出:在偶然情況下少量的飲用(1 小杯)葡萄酒或啤酒,對寶寶並沒有傷害,但如果每天持續性的酗酒,對寶寶將會有安全上的顧慮,同時過量的酒精也會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喝酒的同時,酒精也快速地分散到血液與乳汁中,所以避免同時飲酒與哺乳,在飲用比較多的酒或酒醉時,考慮將此時期的奶水擠出丟棄。在我們的文化中,許多食補需要輔以米酒來燉煮,對於母奶媽媽來說,花多一點時間熬煮會是安全折衷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