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癌症末期時該怎麼辦?無論是患者或是家屬,在面對此重要關頭時,經常都會顯得特別無助。本篇文章提供你癌症末期的2大治療方式,及如何挑選適合的治療方法,讓你更加了解如何面對癌症末期。
 

癌症末期是什麼?癌症分期說明

癌症分期是指癌症的發展與擴散程度,通常會將癌症以數字分為第一到第五期,第一期指的是能分離出癌細胞,第五期則代表癌細胞已經擴散到測量方法的極限。而其分期方式的考量有:
  • 腫瘤大小、位置
  • 是否侵犯到鄰近的器官
  • 有多少癌細胞擴散到鄰近區域的淋巴結
  • 是否出現遠端轉移
等,並須藉由多項檢查及專業醫師評估後才可確認。通常末期是指癌細胞擴散至距離原始腫瘤遙遠的器官與組織,此時癌細胞已於全身流竄,必須借助化學藥物治療,而安寧治療及細胞治療也是治療選項之一。
 

癌症末期常見症狀

癌末病人最常出現的症狀包括:
  • 倦怠
  • 疼痛
  • 厭食
  • 便祕
  • 失眠
  • 焦慮不安
  • 憂鬱
等,且症狀與體內腫瘤侵犯的部位有關,如:腫瘤轉移到肺部,會造成嚴重咳嗽、咳血;轉移到骨骼,則會出現嚴重疼痛。
 

癌症末期怎麼辦?2大治療方式

那麼當面臨癌症末期時該怎麼辦?還有哪些治療方式?以下我們整理了2種方法提供參考,但實際的病症情況及合適的治療方法仍須以專業醫師評估之結果為主。
 

1. 細胞療法

由於自然殺手細胞(NK)可針對癌細胞進行非專一性的攻擊,因此可透過抽血將病人的自然殺手細胞分離出來,加入特定細胞激素培養,讓自然殺手細胞大量增生和活化,再注射回體內,以嘗試攻擊癌細胞。適合用來提升病人的免疫力與生活,讓病人更有體力接受常規癌症治療。
 
更詳細的細胞療法介紹請參考這篇:免疫細胞治療大解密!癌症治療新選擇,細胞療法完整解析
 

2. 安寧緩和治療

意指當由醫師確診為癌症末期後,患者與家屬在和醫護、社工人員會談後,決定不進行癌症的治癒性醫療,僅提供患者緩解性、支持性治療,以減輕患者不適為主,盡力維持生活品質,讓患者能有尊嚴地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並且,為了照顧病人和家屬的需求,政府也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5全照顧:
  • 全人:身、心、靈的整體照顧。
  • 全家:除了照顧病人,也協助緩解照顧者的悲傷、死亡準備等議題。
  • 全程:從病人接受安寧療護(含住院及居家照顧),延續至病人死亡。
  • 全隊:包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志工、心理師、宗教人員等。
  • 全社區:將安寧照顧服務從醫院推展至社區,讓長輩能實現在家離世、落葉歸根的心願。
  •  

癌症末期患者如何挑選合適的治療方法

許多癌末的患者及家屬,當聽到「癌症末期」四個字,通常會呈現兩極化的反應,一種為無論任何方法都要試試,另一種則是消極面對,選擇直接放棄治療。但當發現癌症末期時,真的應該直接放棄治療嗎?
 

1. 考量患者的身體指標

其實選擇積極性療法或是安寧治療的主要評估關鍵在於患者的身體指標,若患者還年輕,身體除了癌症部位外,其餘器官和組織的功能都還不錯,或許可以嘗試不同的積極性療法(如細胞療法);但若是年紀大,或是身體各項功能指數皆不佳的患者,此時接受積極性治療,恐會因無法承受治療副作用而加速離世。
 

2. 評估生活品質差異

此外,細胞療法所費不貲,費用往往對一個罹癌家庭造成不小的財務衝擊,若是人生只剩下最後12個月,療程的副作用、住院的時間,以及治療費用等,扣除後剩下有品質的日子可能所剩無幾,這也是患者及家屬選擇細胞治療前,應該納入考量的部分。
 
而安寧治療是提供失去治癒機會的患者,一個在減輕痛苦的情況下,盡量延長生命,在人生最後的旅途中,透過維持生活樂趣,提高生活質量,並且妥善安排善終的後事,也讓家屬減緩心理負擔,給予罹癌家庭全面性的支持和照護,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癌症末期患者家屬該怎麼辦?傾聽陪伴是重點

然而癌末患者通常會害怕孤獨,無論是選擇上述何種治療,親朋好友若能傾聽患者的感受、情緒及想法,能讓彼此擁有深度真誠的溝通,往往能帶給彼此生死兩無憾的生命經驗。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大環境的改變或許能延長人類壽命,但醫療仍有其侷限,人終將面對死亡的課題。當死之將至,能夠選擇善終,莫非是每個癌末患者努力的目標。而細胞療法往往是所有癌症治療中,最後一線的治療選項,經濟許可的患者與家屬,或許可以選擇背水一戰,有可能得到相當不錯的成效。
 
雖然臨床上不乏看到治療成功的案例,但因細胞療法是醫學領域中相當新的嘗試,治療成效需視個人體質而定,治療前無法準確預測每個人成功率,因此,患者和家屬在選擇細胞治療前仍需三思,即便結果不如預期,仍能以正向的態度思考:家人將病體奉獻予醫學研究,期許未來能造福更多病人。
 
欲瞭解更多癌症末期治療或相關資訊,也可參考亞大醫院緩和醫療癌症中心等訊息,或至亞大醫院由專業醫師來協助您評估,並提供相關建議。
 

醫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