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聽過免疫療法嗎?當面臨癌症治療時,除了傳統手術、化學與放射治療,還有另外的選擇,那就是免疫細胞療法。本篇將告訴你免疫細胞治療是什麼、有哪些方式,以及與其他治療之差異比較。
免疫細胞治療為何?與化學、放射治療之比較
免疫細胞療法簡單來說,就是將患者本身的細胞取出培養,待培養出大量細胞後,再輸回患者體內以對抗疾病之療法。而其與傳統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之差異比較如下。
免疫細胞療法 | 化學治療 | 放射治療 | |
治療機制 |
抽血取出病人身上的單核細胞,在體外大量培養、誘導、活化及擴增數量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去對抗癌細胞。經過幾次的細胞回輸後,有機會使部分免疫細胞具有記憶性,讓抗癌的療效更持久。
|
以化學方法合成的藥物治療疾病,並透過血液循環進入癌細胞內,干擾細胞的複製分裂,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但由於同時也會作用在正常細胞,因此容易導致許多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和落髮。
|
俗稱「電療」,是指以光波或高速粒子的型態傳送,並利用較高能量的放射線來殺死體內的細胞,防止其繼續生長與分裂,針對生長分裂較迅速的腫瘤細胞加以摧毀。而由於正常組織的修復能力較佳,所以周圍的正常組織傷害也較少。
|
治療類型 |
1. 刺激或加強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2. 將免疫系統加入新成分,如人造免疫系統的蛋白質,或使用抗體和疫苗等
|
1. 根治性化學治療(Curative chemotherapy):主要以第一線化學治療來根治對化學治療較敏感之癌症,如:惡性淋巴瘤、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生殖細胞癌、小細胞肺癌等
2. 前導性化學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在局部性治療前所做的化學治療,目的為減少局部腫瘤體積,使開刀較容易和完整,同時可評估腫瘤對化學治療的反應並減少遠端轉移
3. 輔助性化學治療(Adjuvant chemotherapy):通常於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施行,以殺死肉眼看不見的殘留癌細胞,減少局部復發及降低遠端轉移的機率
|
1. 術前「前輔助性放射治療」
2. 術後「輔助性放射治療」
3. 放射及化學同步治療
4. 部分良性疾病放射治療
5.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如:真光刀、好神刀
|
適應症 |
肝癌、血液癌、黑色素瘤、肺癌、泌尿上皮癌、頭頸癌
|
急性白血病、白血球、血小板異常固態腫瘤:不明腫塊、頸部腫塊及乳癌、胰臟癌、肺癌、腸癌、胃癌、膽道相關癌症之治療、胃腸道基質瘤(GIST)、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甲狀腺癌 | 肝癌、頭頸癌、食道癌、肺癌、婦癌、乳癌、直腸癌、攝護腺癌、腦癌等全身癌症 |
副作用 | 皮膚紅疹、腸胃炎、腹瀉、肺部發炎、肝功能異常、甲狀腺或其它內分泌系統問題 | 噁心、嘔吐、疲倦、落髮等 | 局部性,視所接受放射線治療照射的區域而定 |
3大常見免疫細胞療法
而詳細來說,目前國內常見的免疫細胞治療方法可分為以下3大類:
1. 樹突狀細胞癌症疫苗(Dendritic Cell Vaccine, DC)
特異性高且副作用少,針對表達腫瘤特異抗原的癌細胞有很好的毒殺功能,具有高效率且高選擇性的抗癌效果,又稱為「個人化癌症精準疫苗」。但因腫瘤抗原取得不易,只用單一抗原效果不好,且癌細胞會不斷突變,可能會使轉移後的腫瘤抗原和原先腫瘤開刀標本的抗原不同。
目前已取得衛福部正式核准,可為肺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腎細胞癌、肺腺癌、大腸直腸癌、膀胱癌、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續發性腦癌等實體癌第四期進行治療。此療法只偶爾引起輕微發熱,或注射處淋巴輕微腫脹,整個療程約10個月。
2. 細胞激素活化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
具備NT和NKT兩種細胞,比NK對腫瘤有更廣的毒殺能力,但因CIK的靶向不明,對癌細胞的辨識能力較差,必須與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或其他免疫療法合併治療,才能對抗多種不同的癌症,達到一定療效。
由於不改變細胞原有的生物特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已取得衛福部正式核准,可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胃癌、惡性黑色素瘤、鼻咽癌、腎臟癌、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1~3期)、膀胱癌(1~3期)、多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癌(第4期)、食道癌(第4期)等實體癌1至4期進行治療。此療法只偶爾引起輕微發熱或輕微過敏情形。
3. 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起源於淋巴前驅細胞,佔人類血液中淋巴球的5~10%,對於血液癌較有效,但對固體腫瘤療效較不明顯,適合用來提升病人的免疫力與生活,讓病人更有體力接受常規癌症治療。
免疫細胞治療可用於哪些病症?
由此可知,免疫細胞療法可適用於以下病症:
肺癌 | 胃癌 | 乳癌 | 膀胱癌 |
肝癌 | 惡性黑色素瘤 | 卵巢癌 | 攝護腺癌 |
大腸直腸癌 | 鼻咽癌 | 子宮頸癌 | 血液癌 |
胰臟癌 | 腎臟癌 | 子宮內膜癌 | 食道癌 |
多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癌
|
等癌症,但實際合適的治療方式,仍須以專業醫師依各患者之個人狀況評估而定。
亞大醫院免疫細胞療法3大特色
衛福部已於108年12月18日及108年12月26日通過樹突細胞治療實體腫瘤第四期及第一至第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的醫院,可針對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腦轉移癌)、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頭頸癌、肝癌、乳癌和大腸直腸癌等8種的癌患治療。
而亞大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為衛福部核定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自體免疫細胞治療DC-CIK及自體免疫細胞治療-DC指定實施醫院,可針對胰臟癌、攝護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等多種癌患治療,且治療方式有以下3大特色:
1. 優化製程
製程的優化,使DC-CIK細胞製品能即時提供臨床需求。由於DC的製程,是以特有技術處理腫瘤抗原,加強DC的抗原呈現能力;而CIK的製作,需到相當大量時,才能與DC作共培養,因此,透過DC-CIK特別作優化製程設計,使DC與CIK能在2週左右進行共培養,產生足量的DC-CIK。
2. 客製化療程
提供特別設計的細胞療程,不影響病患原本的治療(如化療或放療的療程),使臨床醫師有較大的治療彈性與空間,也讓DC-CIK療法發揮最大的療效。並已有2大成功案例可供參考:
3. 精準鎖定癌細胞
而回輸的DC-CIK細胞就像裝了GPS的巡弋飛彈,精準鎖定癌細胞,對正常細胞無毒性作用,用起來非常安全。能提高免疫能力,產生特異的抗病毒作用,從而改善癌症患者生存期、生活品質,對手術或放/化療後的患者效果尤為顯著,有助防止癌細胞擴散及復發。
欲了解更多免疫細胞療法之詳情,可至亞大醫院細胞治療中心諮詢,讓專業醫師為您提供詳細的說明及評估。
醫師資訊
撰文醫師:放射腫瘤科王博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