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edical School
了解下咽癌
在台灣地區,下咽癌是次於口腔癌、鼻咽癌,位居第三的頭頸部癌症。下咽癌的發生與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95 % 以上的惡性腫瘤都是鱗狀細胞癌,好發於 55 歲 ~ 70 歲之間的男性。
下咽部位於口腔與氣管及食道的交接處,下咽部是由梨狀窩、後咽壁和環狀軟骨後區三個構造組成,其中生長於梨狀窩的下咽癌最多,約有 70 % 左右;有 70 % 左右的病患在發現下咽癌時,都已經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有 20 % 左右的病患會有遠處的轉移,常發生的位置依序為肺部、骨骼、肝臟等部位。
原因
下咽癌主要的致病因子還是跟抽菸、喝酒及檳榔有關,尤其酒精及檳榔更是明顯造成下咽癌的原因。長期因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刺激也和下咽癌的產生有關連。
症狀
早期的下咽癌因症狀並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已較為晚期,不過若是仔細的詢問病患的病史,仍然可發現許多病患在早期有咽部疼痛、咽喉異物感及耳痛等症狀。然而這些容易與一些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等)產生混淆。隨著腫瘤的逐漸長大,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喘鳴,體重減輕等症狀。
檢查方法
理學檢查:可使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喉內視鏡,來檢查腫瘤所在的位置、侵犯的範圍及聲帶運動的情形。對頸部進行觸診,注意是否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
影像學檢查:頭頸部電腦斷層檢查及磁振造影查,是目前最常採用的方法。胸部 X 光或電腦斷層檢查來評估有無肺部的轉移。此外,肝臟超音波和全身骨骼核子掃瞄的檢查,則可排除肝臟和骨骼轉移的可能性。近年來,正子攝影斷層掃描也常被用作此項檢查 。
咽喉顯微直視鏡檢查:這是在全身麻醉及手術顯微鏡下,仔細標的腫瘤位置之範圍,同時也可採集組織標本做病理切片檢查。可說是診斷上最基本且確定的檢查。
食道鏡及氣管鏡檢查:下咽癌的病患原則上都要做食道鏡的檢查,看其向下侵犯的範圍及有無第二處食道原發癌存在的可能性。 此外,懷疑有氣管侵犯的時候,也可做氣管鏡來確定腫瘤的範圍。
治療
下咽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等方法。
早期的癌症可單獨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兩者通常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晚期的癌症通常是以廣泛的手術切除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為主。這種方法雖然可將腫瘤徹底清除,不過喉部的發聲機能將受到影響。
部分早期之病患可藉由合併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以達到器官保存的目標。不過仍須慎選病患,並不是所有的病患都適合上述治療。
預防
大部分下咽癌可以藉由避免誘發因子如菸、酒、檳榔,達到預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