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i-Medical School

新生兒拍痰

為什麼要拍痰
由於小嬰兒無法自己將痰完全咳出,所以需要父母以拍背扣擊的方式,幫助嬰兒將痰排出。

什麼是拍痰
拍痰就是利用手或是拍痰杯,在拍擊背部時所造成的震動,使黏在氣管上的痰液鬆脫而較容易排出,進而改善呼吸情況。

拍痰的方法
治療者弓起手掌呈杯狀, 在胸部所需部位做規則、有力的拍擊 (A)
或是使用拍痰杯, 在胸部所需部位做規則、有力的拍擊 (B)

.

注意事項
依嬰兒的狀況,調整拍痰的時間可分為:每 4, 6, 8, 12 個小時或是 1 天1 次。
每次做多久,可視嬰兒的情況與耐受程度而定,通常每個部位作有效的拍擊約 3-5 分鐘。
手呈杯狀或持拍痰杯重覆地拍擊胸壁,手腕關節自然活動彎曲的力量穩穩地觸及胸壁,使該部位的痰被引流到上呼吸道。
拍擊時應考慮嬰兒的安全與舒適,並給予適當的衣物或被蓋來保暖。
拍背時避免戴手錶、手鍊或留指甲,以免碰傷嬰兒。
拍痰的時間應在餵奶前或是餵奶 2個小時以後進行,以免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
不可在嬰兒的重要器官或骨頭明顯突出的地方,如:脊椎、前胸中央、後腰部及肚子拍擊,以免造成傷害。

拍痰的部位
仰躺頭低腳高,在前胸兩側大約乳頭的上方作有效的拍擊, 穿一件薄衣服,避免直接拍擊嬰兒的皮膚 (C)。
臉朝下頭低腳高,在背後兩側約在肩胛骨上方作有效的拍擊 (D)。
側躺頭低腳高手臂提起,在兩側腋下拍擊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