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對於慢性鼻竇炎之手術治療,早期為開放式 Caldwell-Luc 手術,此手術的精神是要移除所有上頜竇的內襯黏膜,並在下鼻道建立一個與鼻腔交流的對流孔。但是病患必須承受較大的手術引起之組織傷害,以及對正常鼻竇黏膜不必要的破壞,後來發展出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使得病人於藥物治療無效之情形下可接受此一破壞性小、治癒率高之手術。
額竇及上頷竇的疾變乃是因為前篩竇的病灶造成鼻腔側壁的狹窄,進一步阻擋其他鼻竇的開口才會造成鼻竇炎。因此只需在前篩竇病變之處手術,其他有病的鼻竇於術後 2 至 3 週就會自行恢復,而我們依循此重要的觀念,並加上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等影像科技的幫助,積極推展「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
內視鏡鼻竇手術的適應症例如:一般鼻腔、鼻竇及鼻咽的病灶均可施行手術,另外位於鼻竇周圍的器官如眼框及腦下垂體等,因與鼻竇只相隔一層骨板,亦可經由鼻竇來施行手術。結合最新發展之導航系統,鼻竇內視鏡也可以手術治療複雜的頑固復發性鼻竇炎及顱底手術。
內視鏡鼻竇手術一般約只需住院 3 至 4 天,待鼻內填塞物移除後,確定無鼻出血即可出院。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幾乎所有阻塞性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都會打鼾,而也有一部份會打鼾的人本身也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的成因簡單來說就是呼吸氣流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而產生聲響,長期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心血管及肺部之負荷,引致心臟疾病、高血壓等併發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除了詳細病史詢問及上呼吸道理學檢查,輔以纖維鼻咽內視鏡、X 光透視法、測顱術、鼻阻力等檢查外,最重要且最客觀的診斷工具便是多 重睡眠生理記錄 (polysomnography, PSG)。
一般而言,內科藥物對於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效不彰。針對打鼾合併有肥胖問題的患著,在治療上優先考慮減重。此外,在生活習慣方面,應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的使用。其他內科療法包含舌後部空間維持器及持續呼吸正壓呼吸術 (CPAP) 的使用 。
微創內視鏡中耳手術
傳統中耳炎或膽脂瘤手術傷口較大,恢復時間較長,本科特引進最新微創內視鏡中耳手術儀器,無論是耳膜修補先天性聽力障礙病童之苦。但由於人工電子耳是鼓室成型手術,聽小骨重建或腫瘤切除,都可以減少住院天數,提早傷口恢復。